Friday, November 16, 2012

平地起高樓 - 土木建築專業者訪談 一


    因為活動的關係,認識張家銘先生。他高雄工專土木系、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畢業,擔任過監工、工地主任,現為雋永R不動產的共同創辦人,在「宜修網」擔任專欄部落客。以下是訪談後整理結果,並非逐字抄錄。
首頁
雋永R不動產及宜修網的聯結,歡迎參考。
高雄工專的學習經驗與價值:
  • 當時,無論是上課、或實驗課,都完全沒興趣,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因為完全沒概念,所學的抽象知識和習題在現實中的樣子。
  • 當年學的很多課,是很狹窄的,而在業界的分工之中,早就由更專業人士處理。例如,工專時學了很多課在讀測量與混凝土,因為很多教授是做這個研究的。那時算了很多習題,關於3000PSI、5000PSI的混凝土要怎麼配(PSI是混凝土硬度單位,一般是3000-10000,10000就是和石頭一樣的硬度了)。但是在業界,只要一通電話,和混凝土的廠商下訂單,他們就幫你配好送來。計算混凝土的能力,只有在混凝土廠的檢核與配比人員才有用。花很多時間學結構,其實到業界也只是一通電話技師就做完了。
  • 學土木的過程也很辛苦,實習課的時候挖土,全身弄得很髒,不像其他科系光鮮亮麗。高雄工專同學土木的同學之中,轉走不再從事土木的,佔大多數。
  • 沒有接觸實務的理論課程對日後工作用處很小,而且在學的時候會完全莫名其妙。舉例而言,台北某高工曾經開設學家庭水電維修,供一般民眾報名繳費上課。去的人都是主動要上,應該是有動機的,但上課時學生精神仍然萎靡,因為上課只在讀課本與做習題。課本和習題沒有不好,只是上家庭水電維修,總該在某個時間,把實際的建物水電圖拿出來看,並且學著看懂,才有用,日後才聯得到實務。

雋永R不動產案件平面圖
圖片來源:
雋永R不動產網頁

工地經驗與觀察:


  • 後來進工地之後,幾乎是一切從零開始學起。不要說技術,連語言都從頭學起。在工地實際工作的師傅,所用的專有名詞在教科書上都找不到;他們的詞彙,往往是日文發音的英文字,再用台語轉念。例如,工地用來連結的短鐵棍,師傅叫它libu,其實原來是日本發音下的nipple(無誤,和乳頭是同一個單字);例如,空壓機,工地師叫它combresa,那是日文發音下的compress。 
  • 建設公司工地的工人大多是原住民,大型公共建設的營造廠工地才有外籍工人,因為外籍工人的管理和翻譯比較麻煩,中小型公司無法負擔。
  • 現在在工地不太需要擔心工作「太操勞」,因為現在的工地都有吊車、推車,費力的事少很多;小包頭為趕進度,也會儘量安排,儘可能找到合適的機具。如果你讀夜校,這個行業一定可以準時下班,還不必應酬喝酒。現在工地素質比過去好很多,不需要擔心被欺負;菸酒、檳榔、嫖賭,這些還是會看到聽到,但是少很多,也不太會被勉強,而且在台北市,工人的素質更好,不太會一起去吃喝嫖賭,有時候還會看到工人在休息時拿書出來看。(相較之下,台北的工人比較少人情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