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November 29, 2012

藝術、工藝、設計有什麼不同? -- 談設計師的工作本質

廖家暵,謝宇程
    許多時下的年輕人對「設計」有深厚興趣。在選擇這條路之前,應該要想得更清楚設計師到底是什麼樣的職業。這個問題,可以從藝術、工藝、設計三者的不同談起。
    藝術品是藝術家對世界獨特的感觸,包含情感、經歷、情緒、領悟,用某種方式表達出來;藝術品除了傳達與接收,它不求其他目標,例如功能與營利。藝術作品通常是由藝術家(們)完成,因為傳達內心深刻感受這件事,不能假手他人。
BBC拍攝的梵谷記錄片,而梵谷可謂是藝術家的典型
    工藝品有追求某個功能,它的功能是美觀與別緻。工藝品可以是沒有功能的擺飾,也可以是有功能的器物,而它的形狀、顏色、圖樣、材質,因為工匠的巧思與巧手,而有特別的安排,帶給人美觀的感覺,但不妨礙它的功能(如果這是有功能的東西)。工藝品通常也由工匠(們)完成,因為精巧的技藝,精準的美感,不是每個人都有。
琉璃工房自製記錄片--琉璃工房的作品則是工藝的典型
    設計這個事業,追求的是設計作品完整地達成它的存在目的,所以它要考量的層面更多,美感只是其中一個層次。設計要考量的包括使用者的需求、價格合理、材質耐用、原料環保、工序單純。設計師只是龐大生產體系的一環,工業設計者為電腦穿上外衣,可能調整硬體與線路的位置,但卻不涉入生產處理器。
設計界的代表人物Dieter Rams的設計作品
    不少對設計心嚮往之的學生,對「設計」這門事業的誤解,可能造成日後商品與事業的狹礙,也可能造成其事業陷入瓶頸。只是有些古靈精怪的點子,並不足以成為設計師。
    不少對設計心嚮往之的學生,他們對設計的想像,停留在:骷髏頭造型的耳環、印有奇怪圖案的T-shirt(例如印上中指、「我愛台妹」)、或是將卡通版的政治人物印上撲克牌。
    不少對設計心嚮往之的學生,他們誤以為設計的效果應該是「與眾不同」,結果應該是商品的「加價」。他們忽略了商品的「實際功能」有沒有增加,有沒有「加值」。
    不少對設計心嚮往之的學生,對本身生活與職業的想像,乃是新潮、品味、風格,被他人跟隨與崇拜。他們忽略了設計從業者,應該是服務顧客、業主、生產者。
    不少對設計心嚮往之的學生,以為設計靠的就是靈光一現般的創意,是用電腦或鉛筆補捉到的靈感。他們忽略了設計思維應該來自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對需求的研究與分析,甚至包括對材料、製造、工序、機械的熟悉。
Apple 工業設計部門負責人Jonathan Ive--當代設計的代表人物
    誤解設計的設計師,可能在他的潮店、創意市集的小攤中,一個星期賣不出幾件商品。或是暫時熱潮之後被大眾遺忘。這樣的設計師在台灣不少;這是他們的不幸,也是整個社會的浪費。
    不少對設計心嚮往之的學生,以為設計是軟實力,而不知道設計更要靠硬工夫。這些硬工夫,包括廣泛的知識,思考和理推的能力,以及實作能力。對設計有興趣的學生,應該更認真地多想想。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