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November 18, 2012

學以致樂 -- 義大利語系畢業生的探索學習經歷 二

2.你在國中或高中,有沒有(哪一個)學科不擅長、學不起來,表現不佳的經歷,那段時光,對你的影響是如何? 你是不夠努力,或沒有天分,或沒有興趣,或老師不好? 這對你日後的影響大或小? 你現在回想,如果當時學校、教師、父母,或你自己,是否能做什麼,讓你的某個學科學得比較好?
    我的文科成績持平,數理科在高一的時候完全放棄,從此文理科的成績形成很懸殊的狀態。這對我的影響當然很大。
    我深信人需要在高中時奠定各個學科的能力,不能偏廢。但我很早就做了選擇,日後在工作時,或與人相處,有時會出現無法溝通的問題,打個比方,對夢想這件事,藝術家和律師的理解和執行方法就不同。
    我的數學不好,數理邏輯就硬是比理工商業背景的人還要弱。但提到想像和感知的方面,我們最不是保守的一派。
義大利文字母
    我認為自己不算努力的學生,有天分但沒興趣,老師的教學重點都在升學上面,無法因材施教,影響程度無遠弗屆。
    學科的整合與應用。為什麼國文不能與數學結合?也可以用英文來教學有關物理的小常識,學科劃分太清楚,無法融入生活,會讓學生以為課堂上學的事情只為了考試,每個學科都按著自己的進度走,沒有整合出一個完整的教學方針。
    打個比方,如果第一次段考前的方針是工業革命:
    英文國文可以提供那個時代的經典,或隱含工業革命思潮的文章。歷史可以鑑往知來,地理可以研究工業革命對氣候的影響,數學可以演算工業革命時期發現的數理概念,化學、物理更不用說。
    每個學科在彼此整合的狀況下,有一個很清楚的脈絡,讓學生知道他們再用這個學科,透過不同方法,去了解同一件事情。
義大利文字母發音
3.你在國中或高中時,是否「相較起課程學習,你比較喜歡某種其他的東西? (任何正當的活動,例如修理機械、下棋、舞蹈、做動畫、畫漫畫、書法、園藝…)」是什麼時候發現這個興趣的,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擅長程度有多高? 你後來是否有深入發展這個特長? (無論有,或是沒有)你對這個選擇,覺得是否正確? 
    國中時期,我發現自己喜歡唱歌/寫新詩/小說/表演:高中時期,開始喜歡籃球/聽音樂/服裝搭配/電玩。大部分的發現都是在國中時期就知道的。
    這些興趣主要都是自己找到的,在求學過程中師長父母並不會特別教育,因此都不能說出色和擅長。(但有個人特色!)興趣萌芽之後,並沒有刻意去深入發展,但因為有興趣,還是在持續地累積經歷。況且在大學,我發現更多興趣。如果花太多時間去鑽研某個興趣,也許就不會再遇到其他更有趣的事情,正不正確很難下定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