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0, 2013

從商管邁向跨領域的環境專業 – 楊曼瑜訪談記錄 二

記錄者:王馨怡、張洪瑞、謝宇程

謝宇程:進入研究所後,妳做了什麼研究?在研究的過程有遇到什麼挫折嗎?
曼瑜:

    上了研究所之後,我研究的主題是「魚塭與水鳥群聚的關係」。我是以台南的魚塭為樣區進行量化調查,但因為沒有做過完整的生態研究,且我的調查物種不是那麼容易辨認,常常要要問學長姐,如何分辨相似物種,如何決定觀察的時間點及最佳調查方法。還有我台語很糟糕,但又必須請教魚塭主人他們的養殖方法各有何不同,還不是每個魚塭主人都願意讓你訪問。幸好當時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才讓我有辦法兩年就完成研究。

    除了做研究必經的困難,我也碰到跨領域調適的問題。畢竟我大學不是念生物的,沒有本科生的經歷,很多事情都要比別人努力,也曾碰過本科生自認為正統而欺負外系生的狀況,但這就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雖然我的生物學比較弱,但工管系提供了我很好的統計底子跟專案管理的能力,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又學到整合的思考能力,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要為自己感到驕傲 (信心不能輸)。

TED 演講:企業營利邏輯下怎麼看環境議題?
謝宇程:就你所知,台大之外,還有哪些以生態學為主要領域的研究所,各有什麼特色與方向?

曼瑜:

    在生態相關研究所之中,靜宜大學生態人文學系/研究所比較偏重人文、應用、非政府組織等層面。臺灣師範大學之中,有生命科學系所、環境教育研究所;前者是以生物為主要的研究方向,後者更偏重社會如何對待環境的議題。

謝宇程:研究所畢業後,是什麼契機讓妳選擇去耶魯讀書的?


曼瑜:

    在研究所畢業後,我先在老師那裡擔任研究助理,一邊做事,一邊規畫自己的下一步要如何走,同時邊利用台大的資源,好好進修我的英文能力。原本我對於自己的未來,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但就在這個時候,我有位朋友劉仲恩,他去讀完耶魯的「森林與環境研究所碩士」後回來台灣介紹耶魯森林與環境研究學院(the 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F&ES  http://environment.yale.edu/),聽了他的分享後覺得這所學院的特質很符合我一直想結合商業和生態環境兩方面的背景知識的目標。

    申請的過程有些波折,但回頭看卻是獲益良多。我第一次申請沒有被錄取,原先很沮喪,擔心生態的背景在職場上沒有優勢,沒想到因緣際會到了一家環境顧問公司上班,打下對碳議題比較專業的基礎,同時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同事。第二次申請耶魯終於錄取了,我也發現有工作經驗再去深造,敏銳度會高很多,上天其實都有他的安排。

謝宇程:「森林與環境研究所碩士」在課程上有沒有讓你感到印象深刻的地方呢?


曼瑜:

    F&ES開設的課程非常多元,有知識性的課程如有機化學、能源系統管理、地景生態學、環境政策、環境法,也有工具性的課程例如衝突溝通、專業英語等。
TED演講:社會何時會崩潰瓦解?
    學校很願意花時間和金錢投資學生,像是工業生態學這門課,我們分為幾個小組作專題研究,我們這組是做小島的物質流分析,學校就送我們去夏威夷一週做田野調查,費用完全由校方負擔,讓學生實地去做而非只是看書查資料。而環境外交實習這堂課,除了課堂講授,老師還安排我們到聯合國裡實習,並且讓我們全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的談判。另外,學校很重視人脈網絡(networking),不管是和校友、產業或和政府的聯結都很緊密。有許多課程,校方已經和實務界合作,像是UTC、Otis等公司。

    當時我和UTC合作,他們規劃在其他國家設點,希望我和組員設計出一套工具可以評估他們在全球各地各營運據點的環境、社群風險。我們定期會跟UTC開遠距會議以報告進度,並和公司協調並討論方向。我們也會和課程助教討論,詢問是否有相關經驗的校友可以聯繫。

謝宇程:許多學校都有實習制度,妳在耶魯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曼瑜:

    校方規定我們碩一暑假一定要去實習。學校有個職涯發展部門,開設一系列課程教學生如何寫履歷,訓練學生在面試時短時間內表達自己,還會邀請廠商來學校辦就業博覽會,免去學生親自前往的舟車勞頓。剛講到學校很重視維持跟校友的關係,與職涯發展部門相輔相成的還有一個校友辦公室。學院會定期安排校友聚會,校友出遊,或告知學校近期的發展。他們建立的校友資料庫,可以幫助學生和實務領域聯繫牽線,而所提供類似104的職缺平台,又可以促進職缺的媒合,讓校友可以提供公司第一手的職缺訊息。

    我當時很幸運地去我夢寐以求的阿拉斯加當實習生,協助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的水鳥研究團隊做調查,這要感謝台灣一位資深水鳥研究者的引薦,以及學校提供的實習獎學金。至於學生完成實習後,學校還會讓業主填寫滿意度問卷,提供學生進步的建議。


No comments: